最近,關於網際網路世界隱形巨人Cloudflare推出企業穩定幣的消息,在科技圈和Web3領域都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你可能會好奇,Cloudflare不是一家做網路安全和加速的公司嗎?怎麼也開始「發幣」了?
別急,這篇文章就是為你準備的入門指南。讓我們用最簡單的方式,一層層揭開「企業穩定幣」的神秘面紗,看看這些科技巨頭究竟在佈局什麼。
首先,我們需要釐清一個事實:Cloudflare並非要發行一個像比特幣那樣在公開市場上自由買賣、價格波動的「加密貨幣」。 他們計畫推出的,是一種叫做「企業穩定幣」(Corporate Stablecoin)的東西,名為NET Dollar。
那麼,什麼是企業穩定幣呢?
想像一下,你經常去的一家咖啡店,推出了一種「儲值卡」。你用100元現金,可以換到一張面值100元的卡,這張卡只能在這家咖啡店和它的幾個合作夥伴那裡使用。這張卡的價值始終對應著你當初存入的100元,不會今天值120,明天變80。
企業穩定幣就有點類似這個「升級版」的儲值卡,但它構建在更先進的區塊鏈技術之上。它通常由一家公司發行,價值與某一法定貨幣(比如美元)1:1掛鉤,主要用於其自身的業務生態系統或合作夥伴之間。 它的核心目的不是投資炒作,而是作為一種高效、透明的內部結算工具。
你可能會想,用傳統的銀行轉帳不也一樣嗎?Cloudflare這樣一家網路基礎設施巨頭,為何要多此一舉?答案在於「效率」和「未來」。
想像一下未來的網際網路,許多任務可能都由智慧的AI代理(AI Agents)自動完成。 比如,你的AI助手發現一張特價機票,它需要立刻、自動地完成支付,而不是等你輸入密碼。 Cloudflare正是看中了這一點,其推出的NET Dollar旨在為機器與機器之間的自動支付提供動力。
Cloudflare的首席執行官馬修·普林斯(Matthew Prince)認為,網際網路的下一個商業模式將由按次付費、小額支付和微交易驅動。 穩定幣的出現,能夠幫助他們構建一套適應未來的、能像網際網路本身一樣高速運轉的金融軌道。 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好處:
全球結算,瞬時到達: 對於像Cloudflare這樣業務遍佈全球的公司,使用穩定幣可以繞過傳統銀行複雜的跨境匯款流程,實現7x24小時不間斷、幾乎零延遲的全球資金結算。
降低成本: 相比傳統電匯或信用卡支付,穩定幣交易的成本極低,尤其是在處理海量小額支付時,優勢巨大。
可編程性: 穩定幣運行在智慧合約之上,可以設定複雜的支付邏輯。例如,僅當某个軟體服務被成功調用後,才自動支付費用,這為「按需使用」的商業模式提供了土壤。
理解了「為什麼」之後,我們再來看看它和我們常聽到的USDT、比特幣有什麼本質區別。
簡單來說,我們可以把數位資產分為三類:
比特幣 (BTC): 這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加密資產,沒有發行主體,也沒有價值錨定,它的價格完全由市場供需決定,波動性極大。你可以把它比作「數位黃金」,一種價值儲存手段。
公眾穩定幣 (如 USDT, USDC): 這類穩定幣由特定公司發行,面向所有公眾,可以在各大交易平台自由流通。 它們的目標是成為加密世界裡的「通用數位美元」,方便用戶在不同加密資產之間進行交易。
企業穩定幣 (如 Cloudflare的NET Dollar): 這類穩定幣同樣由企業發行並錨定法幣,但它的主要舞台是企業自身的生態系統。 它的設計初衷是「工具」而非「商品」,強調在特定場景下的支付和結算功能,而非公開市場的流動性。
所以,儘管都運用了區塊鏈技術,但這三者的目標和屬性截然不同。比特幣追求價值共識,公眾穩定幣追求市場流動性,而企業穩定幣追求的是特定場景下的應用效率。
當網際網路世界隱形巨人Cloudflare推出企業穩定幣這樣的標誌性事件發生時,它對於整個Web3行業的發展釋放了強烈的積極信號。
首先,這是對區塊鏈技術應用價值的有力背書。它告訴世界,區塊鏈不僅僅是用來「炒幣」的,更能實實在在地解決真實商業世界中的效率和成本問題。
其次,它預示著一個從「投機驅動」到「應用驅動」的轉變。根據行業數據,穩定幣的年交易量已在2024年達到27.6萬億美元,超過了Visa和Mastercard的交易量總和,顯示出其在全球支付領域的巨大潛力。 像Cloudflare這樣的基礎設施巨頭入場,將加速催生更多實用的Web3應用,推動技術真正落地。
最後,此舉將大大降低其他傳統企業進入Web3的門檻。Cloudflare通過提供現成的工具和服務,實際上是在為Web2和Web3世界之間搭建一座堅實的橋樑。
作為一名Web3新手,面對這類新聞時,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理解?
最重要的一點是,關注「為什麼」而不是「漲不漲」。企業穩定幣的價值不在於其價格能否升值(它被設計為不升值),而在於它解決了什麼商業問題,帶來了多大的效率提升。
我們應該將這些動向,看作是整個商業社會數位化轉型的一部分。無論是AI、雲端運算還是區塊鏈,它們都是巨頭們工具箱裡的新工具,目標是構建一個更智慧、更高效、更全球化的商業未來。
當你下次再看到類似新聞時,可以嘗試從「它為誰解決了什麼問題」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又一個新幣」的層面。在探索這些新概念時,選擇知名且受監管的平台進行學習和體驗,是保障自身資訊安全的第一步。
出入金快捷安全,OSL保障您每一筆交易!
本週宏觀環境轉向寬鬆,香港推出Solana ETF,亞洲在加密資金流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機構於BTC及ETH持倉仍審慎,聚焦美國CPI數據。

Policy Shifts and ETF Flows Steer Crypto Market Sentiment

This week’s crypto outlook tracks how shifting rate expectations, liquidity cycles, and policy signals could shape volatility across digital assets
Macro-Crypto Nexus: Key Events & Liquidity Drivers This Week
Despite short-term selling by long-term holders—about 2.57M BTC over four months—Bitcoin’s price remains resilient, showing that strong demand continues to absorb supply, keeping the macro trend upward.

Weekly Market Pulse - Macro Perspective: Cautious Sentiment, But Bitcoin Demand Remains Str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