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加密交易中的 Self-buys 是什麼?

5月 8, 2025

初級
Web3
風險
3D trader secretly buying their own crypto coins from alternate account, shadowy double-dealing scene in light green background, no word_Green_ HEX -A0FF00_Blue_ HEX -142032_Black_ HEX -000000.jpg

Self-buys(自買行為) 是指項目方或關聯錢包主動買入自己發行的代幣,以營造交易熱度、拉高幣價或誤導投資人。這種操作常見於代幣早期上架階段,有時亦涉及 對敲(wash trading),屬於爭議性較高的市場操作手法。本文將說明這類操作的機制、風險以及投資人應如何應對。

Self-buys 是什麼?

自買行為指的是某個實體(如項目團隊)通過 多個地址在市場上買入自家代幣,製造“有買氣”的假象。

常見動機如下:

  • 吸引散戶追高買入

  • 讓價格快速上漲,引發市場話題

  • 觸發自動交易機器人進場

  • 美化價格K線與交易深度

  • 隱藏項目缺乏自然買盤的事實

若同時有買入與賣出行為,則構成「洗盤」疑慮。

為什麼這樣做有風險?

儘管在鏈上是“合法動作”,但自買會導致:

  • 用戶 誤判市場真實需求

  • 容易成為詐騙項目 拉高出貨 的手法

  • 破壞價格機制與市場信任

  • 某些交易所或司法地區 視為欺詐或操控

  • 損害長期投資者對項目的信心

鏈上工具如今已可辨識頻繁自買錢包活動。

如何發現自買操作?

觀察以下徵兆可提高警覺:

  • 僅有少數地址交易卻形成大量成交

  • 幣價飆升卻社群無明顯活躍

  • 相似地址反覆進出同一代幣

  • 價格暴漲後迅速下跌

  • 與官方地址高度相關的錢包出現可疑操作

善用鏈上分析工具是提高防禦力的好方法。

如何保護自己?

預防建議如下:

  • 觀察項目代幣分佈,警惕集中持幣現象

  • 選擇團隊資訊透明、機制公開的項目

  • 小心應對異常拉升的幣種

  • 留意是否有 實質用戶增長與實用場景

  • 不盲目追高,設立風控止損點

保持懷疑與判斷力,是防範幣圈套路的關鍵。

立即展開安全的加密貨幣之旅

出入金快捷安全,OSL保障您每一筆交易!


免責聲明

© OSL 版權所有。
本網站涉及數字資產交易,可能包括數字證券和其他複雜金融產品或工具,可能不適合所有投資者。
本網站不構成任何數字資產或金融工具交易的招攬、邀請或要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