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全球加密貨幣課稅方式概覽

4月 16, 2025

初級
加密稅
3D blockchain, Tariffs ,tax, different country in a light green  style, no more element, no word (1).jpg

隨著各國政府對數位資產的監管逐漸明朗,加密貨幣的課稅方式也在快速演變。然而,不同司法管轄區對加密資產的分類、課稅時點、申報門檻及虧損處理標準存在顯著差異。本文總結各主要國家的加密貨幣課稅做法,協助個人與機構了解全球趨勢與潛在合規風險。

課稅模式因地制宜

各國對加密資產的課稅方式,取決於其稅法制度與金融體系設計。整體而言,可歸納為三種課稅模式:

  • 資本利得稅模式:視加密資產為財產或投資產品。

  • 所得稅模式:對透過挖礦質押等方式取得的加密貨幣課稅。

  • 混合型或未明確模式:同時具備上述特徵,或尚未出台明確稅則。

加密資產的分類,將直接影響其處分行為是否課稅,以及納稅人所需申報的範圍與頻率。

各國制度一覽

美國 視加密資產為財產,處分(如出售或支付)時課徵資本利得稅;挖礦或質押所獲加密貨幣視為一般收入課稅。可在特定條件下抵扣虧損。

德國 持有超過一年後出售,可免稅。若未滿一年,獲利超過 €600 將被課稅。此政策對長期投資人具誘因。

英國 處分加密資產須申報資本利得稅;若透過挖礦、質押或薪酬取得,則視為收入課稅。HMRC 提供明確申報指引。

日本 將加密資產收益歸為「雜項所得」,適用最高達 55% 的累進稅率,無法抵扣虧損。

新加坡 無資本利得稅。若加密貨幣為業務收入(如代收款項或交易用途),則須課所得稅。

印度 自 2022 年起實施 30% 的固定稅率,禁止虧損抵減。同時對高額交易徵收 1% 的預扣稅(TDS),合規成本上升。

澳洲 視加密貨幣為財產,處分時課資本利得稅。若透過挖礦、質押取得,則課一般所得稅。個人使用有機會豁免。

南韓 原定實施 20% 資本利得稅,但已多次延後。預期將配合 AML 要求加強申報制度。

法國 對偶發性交易適用 30% 的固定稅率。高頻交易者依專業稅制課稅,部分虧損可扣抵。

阿聯酋 在迪拜等自由區內,加密資產資本利得可能不課稅,但 AML 合規與牌照制度嚴格,稅制因地而異。

核心差異比較

持有期優惠 德國提供一年以上持有的免稅政策,其他國家如日本與印度則無類似安排。

虧損處理 美國、英國與澳洲可抵扣損失;印度與日本則禁止抵減。

DeFiNFT 對於流動性挖礦、質押、NFT 等新型活動,各國處理尚不一致,多數仍缺乏明確稅務指引。

申報標準 申報門檻與資料要求差異大。美國強調全面申報,歐盟即將推行 DAC8 作為跨境統一規範。

機構合規挑戰

對跨境經營的機構而言,各地稅制不一,將帶來多重合規風險,包括:

  • 各地交易價格與幣值換算的統一處理

  • 存貨計價(如 FIFO/LIFO)方法管理

  • 跨境付款之預扣稅負擔

  • 多國稽核與申報準備

此外,OECD 的 CARF 框架與 FATF「旅行規則」也將加重機構的資訊披露義務。

國際趨勢觀察

雖然各地制度分歧,但整體方向已逐漸趨同:

  • 強化透明度與跨境交換資料

  • 擴大課稅範圍,涵蓋各種鏈上行為

  • 公私部門合作制定更可執行的標準

立即展開安全的加密貨幣之旅

出入金快捷安全,OSL保障您每一筆交易!


免責聲明

儘管全球統一稅制短期內難以落實,但稅務透明化與資訊互通正成為政策主軸。

結語

各國對加密貨幣的課稅政策仍處於調整與發展階段。分類方式、課稅時點、虧損處理及申報要求皆存在重大差異。無論是個人投資者還是跨境機構,唯有掌握各地具體規定並建立合規制度,才能在瞬息萬變的數位資產市場中穩健運作。

查看更多
© OSL 版權所有。
本網站涉及數字資產交易,可能包括數字證券和其他複雜金融產品或工具,可能不適合所有投資者。
本網站不構成任何數字資產或金融工具交易的招攬、邀請或要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