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香港數字資產「雙行線」:在合規中擁抱創新
10月 23, 2025
分享

OSL集團首席商務官張英華撰文,探討香港證監會關於數字資產的最新表態,以及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香港證監會近期發布了兩項關於數字資產的監管動態,獲得了Web3行業與傳統金融機構群體的高度關注。首先是在9月30日發布的「有關中介人的虛擬資產相關活動的補充聯合通函」,進一步明確了市場必須通過由該會認可的持牌中介機構參與數字資產相關業務;10月17日,香港證監會中介機構部執行董事葉志衡博士在香港及大灣區基金行政管理人協會舉辦的研討會上,亦傳遞出有關部門對於建立合規安全、遵守監管規定、保障投資者權益且具競爭力的數字資產基金生態系統的支持。

這一系列表態,為香港的數字資產行業勾勒出了一條「明確規則」與「鼓勵創新」並行的監管路徑,並且回應了市場的核心關切:一個可供機構投資者們廣泛且安心參與的數字資產生態,應以怎樣的路徑建成?答案在於:在清晰的合規框架下,構築穩健的創新生態。

明確持牌路徑:市場波動凸顯合規重要性

機構資金的入場,始終以監管合規為前提。9月30日的補充通函現有監管框架的基礎上,明確了數字資產場外交易和質押等具體業務的合規展業通道要求。此舉的意義,在於為先前遊離於監管體系之外的部分業務活動提供了明確的合規路徑,並將其納入透明、受監督的持牌框架之內。

而就在10月11日,全球加密貨幣市場再次經歷劇烈波動,這一事件也從側面凸顯了監管框架的價值:在劇烈波動的市場中,投資者的資產安全和交易對手方風險成為首要關切。監管的明確也對市場服務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OSL集團的「機構級一站式交易及資管方案」就致力於幫助機構在滿足監管要求的前提下,更安全、高效地參與數字資產市場,並在這次的市場震盪中表現穩健。香港證監會的監管要求,正是為重視風險控制的金融機構,提供了參與數字資產市場所需的清晰指引和安全保障。

支持合規創新:資產代幣化的落地路徑探索

在明確現有規則的同時,香港同樣在為包括真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等創新領域提供發展空間。香港證監會在10月的研討會上傳遞出的信號,與該會早前發布的「ASPIRe」戰略路線圖緊密呼應,特別是其中強調通過溝通與業界建立夥伴關係,體現了監管機構以開放姿態引導合規創新的思路。

RWA被廣泛視為連接數字資產與實體經濟的重要橋樑之一。其中,基金代幣化因其標準化程度高、應用場景明確,成為最先具備落地可行性的應用領域之一。香港證監會的積極態度,不僅為從業者提供了寶貴的政策指引,也體現了香港對合規創新的支持。而作為最早投身於香港合規數字資產生態建設的參與者之一,OSL集團等持牌機構也正積極利用自身在合規運營和技術安全方面的積累,為市場的RWA創新提供專業的解決方案,致力在資產評估、技術實現和託管服務等環節,幫助相關項目在合規框架內穩健落地。

從理念到實踐:行業亟需的深度對話

香港證監會這一穩健推動監管認知兼顧創新探索的路徑,勾勒出了香港數字資產市場的未來版圖:合規定將成為所有業務的基石,而包括代幣化等合規創新則是最具潛力的增長引擎之一。

然而,監管框架的明確只是第一步。對於市場參與者而言,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與監管部門樹立互信,並遵循監管框架將具有潛力的業務轉化為實際的商業增長。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機構需要構建明確的合規策略與方向,這也正是行業亟需共同探討的其中一項核心議題。

在由OSL集團支持、並於11月舉行的Finternet 2025亞洲數字金融峰會上,來自全球頂尖的行業領袖與政策專家,將探討數字資產行業發展的關鍵挑戰,並尋找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動行業從理念構建邁向市場實踐。未來的成功,將屬於那些既能深刻理解合規要求,又能大膽擁抱技術創新的參與者。要實現這一目標現,需要整個生態的共同協作,在監管的確定性中,探尋市場的增長新機遇,為香港乃至全球數字金融的未來,共同探尋可行的發展道路。

關於OSL集團

OSL集團(港交所:863.HK)作為全球領先的合規數字金融基建平台,憑藉區塊鏈技術構建傳統金融與數字資產的橋樑,為全球機構及個人投資者提供高效、安全且合規的金融服務解決方案。

集團透過持牌平台提供全方位服務,包括:具備深度流動性法幣通道及機構級定價的24小時場外經紀服務;協助傳統金融機構接軌數字資產的綜合經紀方案;通過SOC 2 Type 2認證且獲高達10億美元保險保障的託管服務;以及完全合規的零售交易渠道。集團即將推出代幣化國債及實體資產(RWA)方案,並籌備建設新一代OSL Pay跨境支付基建。

秉持 「開放、安全、持牌」 原則及企業級安全架構,OSL正積極將合規服務拓展至日本、澳洲及歐洲市場,並評估東南亞發展機會,持續引領機構級數字資產應用的創新發展。如欲取得更多資訊,請聯繫OSL媒體團隊:[email protected]

© OSL 版權所有。
本網站涉及數字資產交易,可能包括數字證券和其他複雜金融產品或工具,可能不適合所有投資者。
本網站不構成任何數字資產或金融工具交易的招攬、邀請或要約。